2024 EBMT盘点丨马军教授:CAR-T细胞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5/2/24 16:42:19

编者按:2024年4月14日至17日,第50届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在英国名城格拉斯哥隆重举行。今年恰逢EBMT成立五十周年,本届盛会汇集了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领军人物,以及来自全球6000余位血液学专家、同道,共同回顾人们在过去50年中在血液和骨髓移植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并就未来的患者管理进行了前瞻性探索。会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作为本届大会的“重头戏”,在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成果,格外引人瞩目。本刊特邀请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针对CAR-T细胞治疗领域的五项重磅研究进行了精彩解读。现将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图片

OS10-02:CARTITUDE-2研究II期结果更新:cilta-cel在既往接受过1~3线治疗或早期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

 

研究背景
 

CARTITUDE-2(NCT04133636)是一项II期、多队列的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抗BCMA CAR-T 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cilta-cel)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本项研究更新报道了队列A(既往接受1~3线治疗且来那度胺难治)和队列B(早期复发:ASCT或骨髓瘤初始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两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左右。
 

研究方法
 

队列A和队列B的患者既往均未接受过CAR-T和(或)靶向BCMA的治疗,入组的所有患者在清淋(lymphodepletion)治疗后5~7天接受cilta-cel单次输注治疗(目标剂量:0.75×106/kg),主要研究终点为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阈值为10-5, 基于NGS或流式细胞术)。
 

研究结果

 

截至2023年4月,队列A中20例患者接受了cilta-cel治疗,其中35%为细胞遗传学高危;既往平均接受2线治疗;95%对上次治疗难治;40%为三重难治;85%既往接受过ASCT,中位随访29.9个月。队列B中19例患者接受了cilta-cel治疗,其中16%为细胞遗传学高危,79%对上次治疗难治,16%为三重难治,79%既往接受过ASCT,中位随访27.9个月。
 

结果显示,队列A中可评估MRD的17例(100%)患者均达到MRD阴性,而队列B中15例患者可评估MRD,其中14例(93%)达到MRD阴性。队列A和队列B患者的总体缓解率(ORR)分别为95%(≥CR为90%)和100%(≥CR为90%)。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均尚未达到,2年PFS分别为75%(队列A)和73%(队列B),2年总体生存率(OS)则分别为75%(队列A)和84%(队列B)。
 

安全性方面,队列A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事件(TEAEs)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发生率60%,1例3~4级)、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80%,2例3~4级)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80%,1例3~4级)。队列B的血液系统AEs与上次报道相同,未出现新的AEs。另外,队列A未出现新的CAR-T治疗相关神经系统毒性事件和第二原发恶性肿瘤(SPM);队列B中则出现了1例新的神经系统毒性事件,为2级感觉丧失(后续得到恢复),1例新的SPM(脉络膜黑色素瘤);队列A在第666天时出现1例新的(共5例)死亡事件,死因为疾病进展所致;队列B则在第749天时出现1例新的(共4例)死亡事件,死因为心脏骤停(非治疗相关)。
 

研究结论

 

该研究通过更长的随访数据显示,cilta-cel对于既往接受过1~3线治疗且来那度胺难治的或早期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能带来良好的疗效,达到深度和持久的缓解。除了队列B中出现了1例CAR-T相关神经毒事件,未出现新的CAR-T治疗相关的安全性问题。
 

专家点评

 

基于cilta-cel既往接受过四种或四种以上的治疗中良好的安全性,CARTITUDE-2研究更新了队列A(既往接受1~3线治疗且来那度胺难治)和队列B(早期复发:ASCT或骨髓瘤初始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其中队列A中可评估MRD阴性100%,队列B也有93%达到MRD阴性。队列A和队列B患者的总体缓解率(ORR)分别为95%(≥CR为90%)和100%(≥CR为90%)。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均尚未达到,2年PFS分别为75%(队列A)和73%(队列B),2年总体生存率(OS)则分别为75%(队列A)和84%(队列B)。安全性方面,队列A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事件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发生率60%,1例3~4级)、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80%,2例3~4级)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80%,1例3~4级)。队列B未出现新的AEs。其他不良事件可控。基于该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为cilta-cel治疗线数前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A075:CARTITUDE-4研究:cilta-cel治疗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背景

 

CARTITUDE-4(NCT04181827)是一项随机III期临床试验,对针对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细胞疗法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cilta-cel)与标准治疗(SOC;泊马度胺、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PVd]或达雷妥尤单抗、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DPd])在来那度胺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作者报告了cilta-cel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患者接受过1-3线治疗,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药物。在白细胞分离、桥接治疗(DPd[28天周期]或PVd[21天周期])和淋巴细胞耗竭后,给予单次cilta-cel输注(目标剂量,0.75×106细胞/kg)。根据IMWG标准评估治疗反应和疾病进展;从输注后第56天开始,通过下一代测序评估10-5的微小残留病(MRD)阴性;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时间-事件终点。
 

研究结果

 

截至2022年11月1日,208例随机分配至cilta-cel组的患者中有176例接受了cilta-cel治疗,中位年龄61岁,34%接受过1线治疗,6% ISS III期,60%具有高风险细胞遗传学特征,17%有软组织浆细胞瘤,13%肿瘤负担高;11%三类药物难治。随机分配开始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

 

结果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未达到,输注开始的12个月PFS率为85%;输注开始的12个月总生存(OS)率为92%。接受cilta-cel治疗的176例患者中有175例患者有客观缓解(ORR:99%),包括86%达到完全缓解(CR)。随机分配到首次反应的中位时间为2.1个月,反应随时间加深(如图1所示)。
 

图片图1. cilta-cel治疗的患者随时间变化的最佳总体反应

 

反应持续时间的中位数未达到。按治疗组的72%(144例MRD可评估患者的88%)在任何时间点实现了MRD阴性。144例MRD可评估患者中有111例(77%)同时实现了MRD阴性和≥CR。与持续MRD阳性和/或未达到CR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的PFS有所改善(HR=0.36;95%CI:0.15-0.88;P=0.0196);两者的12个月PFS率分别为89%和71%。
 

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CAR-T细胞相关毒性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76%任何级别;3级占1%)。整体CAR-T细胞神经毒性率为21%(3/4级占3%)。5%的患者发生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无3/4级)。其他神经毒性发生在17%的患者中(3/4级占2%);这些包括9%的患者出现颅神经麻痹(CNP)(3级占1%),3%的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3/4级占1%),以及1例患者出现1级运动/神经认知治疗相关不良事件(MNT)。截至临床截止点,所有患者的CRS和ICANS已解决;除2例IMWG患者外,CNP和周围神经病变已解决;1例MNT病例尚未解决。

 

研究结论

 

这项分析显示了cilta-cel在接受过1-3线治疗后来那度胺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强效作用。与真实世界中的相似人群报告的12个月PFS率<50%(Lecat et al,Front Oncol 2021)的结果相比,cilta-cel治疗12个月PFS率为85%,这一结果更为有利。

 

专家点评


本项III期CARTITUDE-4研究针对接受过1-3线先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cilta-cel与标准治疗进行对比,做了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中位PFS未达到,12个月PFS率为85%,OS率为92%。接受cilta-cel研究治疗达到99%的ORR,包括86%达到≥CR。随机分配到首次反应的中位时间为2.1个月,反应随时间加深,反应持续时间的中位数未达到。最常见的CAR-T细胞相关毒性是CRS(76%任何级别;1% 3级)。整体CAR-T细胞神经毒性率为21%(3% 3/4级)。5%的患者发生ICANS(无3/4级)。安全性可控。CARTITUDE-4研究提供的数据为首次复发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OS10-03:CARTITUDE-4研究:cilta-cel与标准治疗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疗效比较

 

研究背景

 

本项III期CARTITUDE-4研究(NCT04181827)针对先前接受过1-3线治疗(LOT)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比了接受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cilta-cel)与标准治疗(SOC;泊马度胺、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或达雷妥尤单抗、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的疗效。在初步分析中,cilta-cel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风险比[HR],0.26;P<0.0001)。本研究报告了两组患者调整后的患者报告结果(PROs)。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419例既往接受过来那度胺治疗、且有过1-3线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PI)和免疫调节药物(IMiD),随机分配至cilta-cel(n=208)组或SOC(n=211)组。所有患者接受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核心30(EORTC QLQ-C30;100分制)、EuroQoL 5维5级(EQ-5D-5L;100分制)和多发性骨髓瘤症状和影响问卷(MySIm-Q;5分制)问卷调查,直至疾病进展。使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症状恶化的时间,定义为临床上有意义的增加(≥0.5标准差的汇总基线值),不伴随随后多发性骨髓瘤症状的减少。

 

研究结果

 

截至2022年11月1日,cilta-cel组有99例患者、SOC组有66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基线和12个月的PROs评估,即疾病进展前的数据。PROs的依从性在基线时为100%,随后续访次数减少至12个月时的cilta-cel组为74%,SOC组为81%。与基线相比,cilta-cel组的患者报告了功能改善和症状减少,而SOC组的PROs评分在大多数领域和症状中趋向于恶化或改善程度较低。对于接受cilta-cel的患者来说,从基线到12个月的平均改善超过了全球健康状况(10.1分)、疼痛(-10.2分)和视觉模拟量表(8.0分)的临床有意义阈值;疲劳(-9.1分)和情绪功能(9.5分)的改善接近临床有意义阈值(如表1所示)。在所有其他EORTC QLQ-C30问卷中,结果在数字上更倾向于cilta-cel。在MySIm-Q总症状量表上,cilta-cel组直到多发性骨髓瘤症状恶化的中位时间为23.7个月(95%CI:22.1-无法估计),而SOC组为18.9个月(95%CI:16.8-无法估计)(HR=0.42)。

 

图片表1. CARTITUDE-4研究基线至12个月的患者报告结果

研究结论

既往接受过来那度胺治疗且有1-3线先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单次cilta-cel输注后,在多个PRO终点上显示出临床有意义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改善,并且疾病特异性症状的显著减少。与SOC相比,cilta-cel在所有评估项目上的改善更显著。结合既往报告的数据,cilta-cel显著改善了临床结果,这些结果突显了cilta-cel作为首次复发后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新方案的潜力。

 

专家点评


本项III期CARTITUDE-4研究针对接受过1-3线先前治疗(LOT)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cilta-cel与标准治疗进行对比。主要关注多个患者报告结果终点上显示出临床有意义的HRQoL改善和疾病特异性症状的显著减少。与SOC相比,cilta-cel在HRQoL的改善上更显著。随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患者对生活质量和疾病特异性症状的改善关注度逐渐增加,不但要活着、更要有质量的活着。作为医生,我们也应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回归事业、回归家庭。CARTITUDE-4试验提供的数据为首次复发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A096:CAR-T细胞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疾病特异性复合终点的开发研究

研究背景

 

CAR-T细胞疗法彻底改变了复发/难治性(r/r)大B细胞淋巴瘤(LBCL)和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关键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数据显示,CAR-T细胞产品的毒性和疗效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为了解释这种差异,研究作者建立了一个新的无毒性和无进展生存的复合终点,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在3个月内(TPFS3)和LBCL在6个月内(TPFS6)无严重(≥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血细胞减少,未发生疾病进展/稳定(PD/SD),且无复发死亡。
 

研究方法
 

研究作者分析了282例用axi-cel、tisa-cel和liso-cel治疗的r/r LBCL患者,以及133例用ide-cel和cilta-cel治疗的r/r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ASTCT分级标准对CRS和ICANS进行分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细胞减少症根据CTCAE 5.0版进行分级,并定义为两个(或多个)时间点的单系或多系细胞减少症,包括CAR-T治疗后第30天的任何≥2级细胞减少症在第60天和/或第90天发展为至少≥3级。
 

研究结果

 

表2总结了LBCL和多发性骨髓瘤的队列基线特征,将其分组为有或无TPFS的患者。在LBCL队列中,TPFS6的患者占比37%(95%CI:31%-43%),axi-cel、tisa-cel或liso-cel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PFS6患者与其他患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性别(男性,51% vs. 65.7%,P=0.014)、大包块(8.7% vs. 17.4%,P=0.045)或结外受累(≥2个部位,30.8% vs. 46.6%,P=0.009)、ECOG评分(≥2,7.7% vs. 20.8%,P=0.004)、既往接受过自体移植(25% vs. 13.5%,P=0.015)、C反应蛋白(CRP)(>4 mg/dL,10.6% vs. 35.4%,P<0.001)、铁蛋白(≥400 ng/mL,37.5% vs. 62.4%,P<0.001)、淋巴耗竭(LD)时的乳酸脱氢酶(LDH)(≥225 U/L,51% vs. 76.4%,P<0.001)。在Landmark Cox总生存率(OS)多变量分析中,校正年龄(HR=1.24/10年增量,P=0.077)、男性(HR=1.92,P=0.013)、ECOG≥2(HR=2.34,P=0.004)、LD时LDH高(HR=2.63,P<0.001)和CAR-T产品(tisa-cel与axi-cel的HR=1.67,P=0.079)等因素后,TPFS6与5.2倍的OS差异密切相关(P<0.001,图2a)。

图片表2. LBCL和多发性骨髓瘤的队列基线特征

在多发性骨髓瘤队列中TPFS3患者比例为48%(95%CI:38%-55%)。TPFS3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在LD时呈现出更低的骨髓负荷(P=0.025)、R-ISS分期(改良国际分期系统)(I/II vs. III;P=0.015)、CRP(P=0.019)和铁蛋白(P=0.002)水平。ide-cel(n=109)与cilta-cel(n=24)的治疗未能呈现与TPFS3的显著相关性(P=0.119)。在3个月的Landmark Cox生存分析中,在校正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年龄、性别、CRP、CAR-T产品、骨髓负荷、R-ISS分期、髓外疾病;所有P>0.1)后,TPFS3与6.54倍的更优的OS相关(HR=0.15,95%CI:0.05-0.52,P=0.003,图2b)。

图片图2. LBCL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研究结论

 

在本研究中,接受CAR-T治疗的LBCL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持续存活率分别为37%和48%,并且未发生TPFS定义事件。分析显示,达到TPFS6的LBCL患者和达到TPFS3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示着将拥有良好的长期OS。因此,在未来旨在提高疗效和减低毒性的CAR-T临床试验中,疾病特异性TPFS可能是一个理想的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复合终点。

 

专家点评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无毒性和无进展生存的复合终点,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在3个月内(TPFS3)和LBCL在6个月内(TPFS6)。CAR-T产品的毒性和疗效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进行了比较,并且就多个参数进行分析。LBCL队列分析了包括性别、大包块或结外受累、ECOG评分、既往接受过自体移植、C反应蛋白、铁蛋白、淋巴耗竭(LD)时的乳酸脱氢酶。多发性骨髓瘤队列分析了LD时呈现出更低的骨髓负荷、R-ISS分期(改良国际分期系统)、CRP(P=0.019)、铁蛋白水平。得出达到TPFS6的LBCL患者和达到TPFS3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示着将拥有良好的长期OS。为CAR-T临床试验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一个新的复合终点。

 

A119: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双特异性抗体和CAR-T细胞治疗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及神经毒性特征研究

研究背景
 

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细胞疗法或BCMA×CD3或GPRC5D×CD3双特异性抗体(BsAbs)已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4线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然而,这些挽救治疗的副作用,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仍限制了其可及性。更好地明确该副作用的发生率、发生时机、强度和管理方案将有助于安全地扩大临床推广和应用范围。

 

研究方法

 

对FDA已批准的针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BsAbs和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和汇总分析。本汇总分析总计纳入11篇摘要或文献全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对多变量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

 

神经毒性包括ICANS、头痛、癫痫发作、嗅觉缺失、味觉障碍、头晕、感觉改变、震颤、齿轮僵硬、意识水平下降、感觉异常、意识状态改变、失语症、脑病、嗜睡、意识模糊、谵妄和定向障碍。在6项研究中,746名接受BsAbs治疗的患者和1310名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报告了CRS和神经毒性事件。其中,87.7%(范围:80%-95%)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和57.6%(范围:13%-76.3%)接受BsAb治疗的患者发生了CRS(P=0.003)。≥3级的CRS发生于5.5%(范围:3%-10%)的CAR-T治疗和1.5%(范围:0-4.9%)的BsAb治疗患者中(P=0.006)。CAR-T细胞相关CRS的中位发生时间为4.5天,BsAb组为2天(P=0.503)。CAR-T细胞相关CRS的中位持续时间为4天,BsAb组为2天(P=0.003)。16.4%(范围:5.3%-28%)的CAR-T细胞和8.36%(范围:3%-14.5%)的BsAb治疗患者报告了神经毒性(P=0.022)。在2.17%(范围:0-5%)的CAR-T和1.27%(范围:0-3%)的BsAb治疗患者中发生了≥3级的神经毒性(P=0.507)。CAR-T细胞治疗后神经毒性发生的中位时间为5.5天,BsAb治疗患者为3天(P=0.429)。CAR-T细胞治疗后神经毒性的中位持续时间为3.5天,BsAb治疗组为2天(P=0.427)。在CRS和ICANS中,托珠单抗和类固醇使用的比例在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研究结论

 

BsAbs可降低CR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大多数接受BsAb治疗的患者在第一个周期内、剂量递增期间或第一次全剂量后出现CRS。这些发现表明,BsAbs可以在常规的肿瘤中心和门诊或日间病房中安全使用,未来可以考虑将其覆盖范围扩大到农村和经济困难的患者群体。但仍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来做进一步的验证。

 

专家点评


随着骨髓瘤的治疗进入免疫治疗时代,特别是BsAbs和CAR-T逐渐的临床试验走向临床、逐渐的从少数大中心走向更多的中心,我们在获得治疗带来的高质量的疗效的同时,应同时更多的关注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本研究汇总11篇摘要或文献全文采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了BsAbs和CAR-T治疗中CRS和ICAN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为更多的中心做治疗选择提供了可借鉴的数据,当然我们也期待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来做进一步的验证。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骨髓瘤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