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宇教授:GPRC5D CAR-T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4/11/7 15:39:27


2024年8月24日,第十二届陆道培血液病学术论坛圆满落下帷幕。会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振宇教授带来了主题为《GPRC5D CAR-T 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精彩报告,深入分享了GPRC5D单靶CAR-T、抗BCMA/GPRC5D双靶CAR-T细胞在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类型CAR-T细胞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差异。现《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将报告精要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G蛋白偶联受体C类第5组成员D(GPRC5D)和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在浆细胞上的表达并不重合,可分别单独表达于浆细胞,也可呈双表达。早在2001年就已经成功克隆GPRC5D,经过若干年的发展,逐渐出现了靶向BCMA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及双特异性抗体,近几年GPRC5D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的出现,进一步为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的治疗打开了全新局面。
 

图片图1. GPRC5D从研究到临床的历程

 

抗GPRC5D单靶CAR-T治疗R/R MM

 

李教授团队于2023年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一项抗GPRC5D单靶CAR-T治疗R/R MM的单臂、II期临床研究,共筛选了37例R/R MM患者,其中33例进行了抗GPRC5D CAR-T细胞输注。12例(36%)患者有国际分期系统(R-ISS)III期疾病,11例(33%)有髓外病变(EMD),12例(36%)有高肿瘤负荷,13例(39%)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9例(27%)患者既往接受过抗BCMA CAR-T细胞治疗。

 

图片图2. 患者基线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有效率为91%,达到首次反应的中位时间为0.5个月,达到最佳反应的中位时间为1.8个月。与基线水平相比,在治疗后1个月内,应答患者的外周血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G(IgG)、轻链 κ(kappa)和 λ(lambda)的浓度显著下降。
 

图片图片图片

图3. 临床反应

 

9例患者在进入研究前接受了抗BCMA CAR-T细胞治疗,其中包括6例复发MM患者和3例抗BCMA CAR-T细胞治疗后的进行性疾病(PD)患者。9例(100%)患者观察到对抗GPRC5D CAR-T细胞的反应,其中包括4例达到CR的患者,2例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


 

图片图4. 既往抗BCMA治疗患者的临床反应

 

血液学毒性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AEs),33例患者中有25例(76%)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的CRS。在32例存活超过3个月的患者中,9例(28%)有1级指甲改变,在未干预的情况下好转。


 

图片图5. 不良反应发生率

 

IL-6、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分别在CAR-T细胞输注后的第14天和第7天达到了中位峰值。有CRS的患者的IL-6、铁蛋白和CRP的峰值水平高于无CRS的患者。与基线水平相比,CRS期间IL-6、铁蛋白和CRP的水平显著升高。


 

图片图6. CAR-T输注后不同时间点IL-6、铁蛋白和CRP的变化

 

图片图7. CRS期间IL-6、铁蛋白和CRP的基线和峰值水平的比较图片图8. IL-6、铁蛋白和CRP的峰值水平与CRS分级的关系

 

总体来说,抗GPRC5D CAR-T细胞治疗R/R MM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既往接受过抗BCMA CAR-T细胞治疗的R/R MM患者,也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替代。

 

抗BCMA/GPRC5D双靶CAR-T细胞治疗R/R MM
 

李教授团队于2024年发表在The Lancet Haematology的一项抗BCMA/GPRC5D双靶CAR-T细胞治疗R/R MM的单臂、单中心、I期临床研究共纳入21例R/R MM患者,其中11(52%)例患者为BCMA/GPRC5D双表达,10例(48%)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4例(19%)有EMD。

 

结果显示总体疗效(ORR)为86%,在剂量递增试验中,剂量水平1(0.5×106/kg)ORR为33%,剂量水平2(1.0×106/kg)为100%,剂量水平3(2.0×106/kg)为92%。剂量水平4(4.0×106/kg)的ORR为100%,但呈现出的毒性反应较大。
 

图片图9. 不同剂量组的临床反应

 

在BCMA/GPRC5D双阳性组中反应率达到82%,BCMA+GPRC5D-组反应率为83%,BCMA-GPRC5D+组反应率为100%。

 

图片图10. 不同BCMA/GPRC5D表达患者的临床反应

 

一例58岁男性患者,表现为颅脑的EMD,脑脊液中可检测到CAR-T细胞,输注后3个月时脑EMD完全消失。

图片图11. 接受CAR-T细胞输注3月后颅脑EMD消失

 

研究未达到中位反应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但CAR-T细胞输注患者10个月的估计无进展生存率为67%,接受剂量水平2和3的无进展生存率为84%。
 

图片图12. 患者PFS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血液学毒性,71%患者发生CRS,均为1-2级。且血液学毒性与CAR-T细胞输注剂量呈现明显相关性。
 

图片图13. 血液学毒性与CAR-T细胞输注剂量相关

 

此外,CAR-T细胞扩增与输注剂量和临床反应有关,BCMA/GPRC5D表达与CAR扩张或临床反应无关。

 

总的来说,覆盖靶点的增加并不会增加CAR-T相关毒性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研究整体显示出积极的临床疗效,对BCMA或GPRC5D抗原阴性表达的R/R MM患者高效,但需要招募更多先前接受过BCMA或GPRC5D CAR-T治疗的患者以进一步深入验证研究成果。

 

不同类型CAR-T细胞治疗R/R MM

 

李教授团队202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比较了不同类型CAR-T细胞治疗R/R MM患者的数据,结果发现,抗BCMA/GPRC5D双靶CAR-T和抗GPRC5D CAR-T的转导效率相似,抗BMCA CAR-T的转导效率相对较高。
 

图片图14. 不同类型CAR-T细胞转导效率

 

临床前试验显示,抗BCMA/GPRC5D双靶CAR-T细胞可以清除仅表达BCMA、仅表达GPRC5D或同时表达BCMA和GPRC5D抗原的MM细胞。在体外,与抗BCMA或抗GPRC5D CAR-T细胞相比,抗BCMA/GPRC5D双靶CRA-T细胞对MM细胞显示出相似的活性。

 

临床试验显示,GPRC5D CAR-T的ORR达到91%,CD19+BCMA CAR-T为92%,抗BCMA/GPRC5D双靶CAR-T的ORR为86%。毒性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CRS发生率分别为76%、95%和71%。
 

图片图15. 不同类型CAR-T细胞的疗效

 

总之,不同类型CAR-T细胞表现出类似的早期反应,但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和更长的随访时间来评估长期结果;抗BCMA/GPRC5D双靶CAR-T显示出比CD19+BCMA CAR-T更好的安全性,但与GPRC5D CAR-T相似。

 

GPRC5D CAR-T在其他中心的实践

 

MCARH109研究显示所有剂量组中的部分缓解(PR)率为71%,CRS发生率为88%,100%的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88%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OriCAR-017研究显示OR为100%,30%患者出现指甲改变。BMS-986393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发生率为69%,在既往接受过BCMA治疗的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75%,既往接受过BCMA治疗的患者中ORR为94.4%,CRS发生率为84%。CT071研究显示OR为90%,CRS为50%,血液学毒性发生率相对较低。

 

多个中心的临床研究显示,GPRC5D CAR-T的总体反应率相似。在中国临床试验中,肿瘤外毒性(指甲变化、味觉障碍)似乎不太常见,小脑疾病目前处理较为困难,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图片

专家简介

李振宇 教授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

江苏省骨髓干细胞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血液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血液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333”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

江苏省“科教强卫”医学重点人才

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江苏省科技厅临床专项课题1项

以通讯作者在JCO、Blood、Lancet Hematology、JTCT、BMT等杂志发表论文

研究方向: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及临床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王一铭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骨髓瘤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