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舒地尔领航cGVHD二线靶向治疗,实现cGVHD控制与GVL效应保留的双赢,为移植患者带来双重守护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5/4/29 20:09:05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为血液病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但移植后复发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依然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难题。传统上,cGVHD的治疗主要依赖免疫抑制剂,虽可缓解症状,但常导致复发风险上升1。贝舒地尔作为全球首个高选择性ROCK2抑制剂,其快速起效、持久缓解和良好安全性,使其成为cGVHD治疗中的核心选择,贝舒地尔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能够有效控制cGVHD的进展,同时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实现对免疫系统的双向精准调节。这一双重作用不仅突破了传统免疫抑制治疗的局限,为移植后患者带来了更优的治疗选择,也显著提升了长期生存和康复的可能性2。2025年4月18日,《CSCO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指南》重磅更新,明确将贝舒地尔确立为cGVHD二线靶向治疗的领航药物3。本文将基于供者免疫细胞介导的GVL与GVHD的双重效应,阐明贝舒地尔治疗移植后cGVHD的双重靶向作用,以飨读者。

 

贝舒地尔获2025 CSCO指南Ⅰ级推荐,领航二线治疗新格局


2025《CSCO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指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把cGVHD二线药物分为Ⅰ级推荐、Ⅱ级推荐和Ⅲ级推荐,明确而具体,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和指导。针对cGVHD的二线治疗,指南进一步明确了贝舒地尔的核心地位(Ⅰ级推荐,2A类证据)(表1)3。贝舒地尔获得指南的高度认可,与其兼顾抗炎和抗纤维化的双重作用机制,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密切相关。


表1. cGVHD二线治疗的Ⅰ级推荐药物

复发与cGVHD:移植患者康复路上的双重挑战

 

HSCT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恶性肿瘤复发风险和cGVHD的发生风险给临床管理增加了难度,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4。既往研究结果显示移植患者复发后的中位总生存(OS)仅4-6个月,cGVHD相关非复发死亡率(NRM)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12年NRM可高达40%5,6。供者T细胞等免疫细胞,能够消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这种免疫介导的应答称为GVL效应,可以防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复发7。然而,供者的同种异体免疫反应针对健康组织可引发cGVHD,是移植后主要并发症之一8。GVL与GVHD由供者免疫细胞介导,常同时发生(图1)。目前cGVHD的一线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CS)联合或不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等免疫抑制治疗为主,但—线治疗的有效率仅为50%,既往研究表明70.9%的患者最终需要接受二线治疗1,9。不仅如此,免疫抑制剂在治疗的同时还会削弱GVL效应,增加疾病复发风险1。这种治疗困境促使临床急需既能有效控制cGVHD,又能保留GVL效应的新型治疗方案。
 

图1. 供者T细胞和GVL及GVHD7,8

 

重塑免疫稳态:控制GVHD与保留GVL效应的双赢策略

 

免疫逃逸是白血病复发和GVL效应失效的关键,因疾病复发过程中,T细胞功能受抑,白血病细胞得以逃避免疫攻击10。免疫失衡则是cGVHD发生的重要原因,Treg细胞对Th17细胞具有调控作用。当缺乏Treg细胞对Th17细胞的抑制时,可导致Th17细胞过度活化,Treg细胞数量的减少或功能缺陷是cGVHD发病的重要原因11。免疫稳态对于控制GVHD同时保留GVL效应起重要作用,Treg细胞在调节适应性免疫和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预防GVHD同时保留GVL效应中的机制12。既往证据显示,预防性输注Treg可将急性GVHD风险降低30%-50%,同时Treg选择性抑制病理免疫反应,不影响供体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因此移植术后及时使用可有效降低复发率,从而改善异基因HSCT(allo-HSCT)的治疗效果(图2)13-14。


 

图2. 控制T细胞增殖可有效将GVL效应从GVHD中分离15

 

双管齐下:贝舒地尔重建免疫耐受,恢复免疫平衡

 

贝舒地尔作为高选择性ROCK2抑制剂,通过独特机制实现了治疗突破。其对ROCK2的选择性是ROCK1的100倍,显著下调Th17细胞和Tfh细胞及其相关的促炎细胞因子 (IL-17、IL-21),提高Treg细胞的功能和数量,有效维持抑制促炎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不影响GVL启动。这种精准靶向特性使贝舒地尔兼具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能够重塑免疫稳态,以持续为HSCT保驾护航16-20。基础研究证实,贝舒地尔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小鼠的cGVHD评分。同时,在植入效应T细胞的小鼠中,贝舒地尔组与对照组的肿瘤细胞负荷下降曲线几乎一致,说明贝舒地尔在缓解cGVHD的同时,并不削弱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图3)21。
 

图3. 贝舒地尔治疗cGVHD的同时可以保留GVL效应

 

健康护航:贝舒地尔实现控制cGVHD,降低疾病复发双目标
 

随机、开放标签、国际多中心关键性II期研究ROCKstar20 ,共纳入132例接受过2-5线系统性治疗后出现持续活动性cGVHD表现的患者,98%为中重度,伴有多器官受累和纤维化表现,中位随访14个月。贝舒地尔中国II期研究(n=20)22的重度患者占比高达66.7%,中位随访12.9个月。两项研究均证实,贝舒地尔改善缓解和生存,可减少免疫抑制剂使用,可进一步助益GVL效应的保留(图4、5)。

 

图4. 贝舒地尔治疗cGVHD高缓解高生存,低复发

 

图5. 贝舒地尔治疗科室CS和CNI减量,助力保留GVL效应


总 结

面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疾病复发和cGVHD两大挑战,恢复免疫稳态对控制GVHD同时保留GVL效应至关重要,通过下调Th17细胞/抑制促炎因子、上调Treg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可实现GVL效应与GVHD的分离,提高患者预后。贝舒地尔有效恢复免疫平衡,兼顾cGVHD的改善和GVL效应的保留, 不增加复发风险,持续为移植患者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干细胞应用学组.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4,45(08):713-726.

2. Jagasia M,et al. J Clin Oncol. 2021 Jun 10;39(17):1888-1898..

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指南(2025版)

4.Søborg A, et al. Eur J Haematol. 2024 May;112(5):802-809.

5.Shi W, et al. Acta Pharm Sin B. 2020 Nov;10(11):2125-2139.

6.Zachariah DeFilipp et al. Blood Adv (2021) 5 (20): 4278–4284

7.Sweeney C, Vyas P. Front Oncol. 2019 Nov 19;9:1217

8. Fiuza-Luces C, et,al. 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16;51(1):13-26

9.Bachier CR, et al. Transplant Cell Ther. 2021;27(6):504.e1-504.e6.

10. Yan Y, et al. Exp Hematol. 2022 May;109:1-10.e1.

11. Advances and Controversies in Hematopoietic Transplantation and Cell Therapy Series Editors:Syed A. Abutalib Deerfield, Illinois, USA and James O. Armitage Omaha, Nebraska, USA

12. Di Ianni M, et al. Cells. 2024 Jan 11;13(2):134.

13. Pacini CP, et al. Front Immunol. 2024 Apr 22;15:1339318.

14. Brunstein CG, et al. Blood. 2011 Jan 20;117(3):1061-70.

15. Heinrichs J, et al. J Immunol Res Ther. 2016;1(1):1-14.

16.Zanin-Zhorov A,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4;111(47):16814-16819. .

17.Flynn R, et al. Blood. 2016;127(17):2144-2154.

18.Weiss JM, et al. Sci Signal. 2016;9(437):ra73.

19. Clin Immunol. 2021 Sep:230:108823.

20. Corey Cutler, et al. Blood. 2021 Dec 2;138(22):2278-2289.

21.Flynn R, et al. Blood. 2016;127(17):2144-2154.

22. Wang Y, et al. BMC Med. 2024;22(1):142.


免责声明:该信息仅作医学和科研参考,赛诺菲不建议以任何与您所在国家所批准的处方信息不符的方式使用本产品。本材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


MAT-CN-2508014;V1.0;批准日期:2025年4月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崔沙沙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干细胞移植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