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0日,第五届淋巴瘤&骨髓瘤免疫与靶向治疗大会暨高博医学学术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大会以“精准、整合、创新”为核心理念,内容紧密追踪29届欧洲血液学协会年会(EHA 2024)和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的最新进展和前沿议题。为了掌握会议相关动态和深入交流,《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采访了北京高博医院胡凯教授,围绕“免疫治疗在淋巴瘤/骨髓瘤中的应用”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讲解。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作为大会主席,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本次大会的亮点内容?
胡凯教授:目前血液肿瘤在国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尽管涌现了诸多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仍无任何一种治疗方法能实现完全治愈,故而临床上经常会面临到复发或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对于复发/难治血液肿瘤患者而言,免疫和靶向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该领域也涌现了较多的研究进展和突破,多项新技术和新疗法应用至临床上,因而本次大会聚焦了复发/难治血液肿瘤患者的免疫和靶向治疗,病种主要涉及了临床常见的淋巴瘤类型(B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也是会议的亮点内容。其次,本次大会还重点探讨了淋巴瘤精准诊断的话题,涉及了包括分子生物学、病理诊断和流式细胞术等在内的精准诊断手段,为此邀请了全国的淋巴瘤精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专家来共同谈论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的免疫靶向治疗,内容比较丰富和前沿。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您在本次大会上分享了不同类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免疫治疗,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该方面的治疗进展?
胡凯教授:大B细胞淋巴瘤(LBCL)是最常见的成人淋巴瘤类型,在复发/难治(R/R)淋巴瘤患者中也是占比最多的。在R/R-LBCL的治疗中,CAR-T细胞疗法是研究进展较多的,近年来逐渐由临床研究走向真实世界,研究进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1)针对不同靶点的CAR-T设计、自体CAR-T和通用型CAR-T在临床应用中的探索;2)CAR-T治疗的短期和长期毒性的管理,例如CAR-T治疗后出现嗜血细胞综合征的管理等。此外,某些特殊类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慢淋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ichter综合征])在既往的病例数和治疗经验相对不足,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数据的累积,我们中心和国外的研究数据均显示,免疫治疗对于特殊类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亦有良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当然此类患者的免疫治疗需要相对不同的管理策略。
在靶向药物方面,大B细胞淋巴瘤领域也涌现了诸多的进展,尤其是国内刚上市的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等,在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试验数据愈发增多,尤其是从末线向前线治疗的推移、治疗方案疗效的相互比较等,我们通过这项会议传递了该方面的动态和进展,进而指导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得大B细胞淋巴瘤获得更好的疗效。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如何做好免疫治疗在淋巴瘤/骨髓瘤整体治疗中的关键布局?
胡凯教授:免疫治疗作为一种相对新型的治疗手段,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实际上有很多,除了肿瘤本身和免疫治疗方案之外,患者的免疫状态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若患者处于免疫低下的情况下,则免疫治疗的疗效往往不尽人意。此外,免疫治疗从最初的单一疗法逐步发展为与其他方案的联合治疗,这也为免疫治疗的疗效提升和整体布局提供了条件。
在免疫治疗的布局方面,首先,我们需早期识别具有较高风险出现复发/难治的淋巴瘤/骨髓瘤患者,这类患者通常是接受免疫治疗的适合人群。其次,我们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患者免疫功能的储备,例如拟接受CAR-T疗法的患者应提前做好淋巴细胞的采集。再者,应仔细评估患者的肿瘤状态是否适合接受免疫治疗,例如部分患者的肿瘤负荷极高或肿瘤出现于高危部位,此时并不适宜进行免疫治疗。最后,若在免疫治疗后达到了良好的疗效,应进一步评估后续是否需要序贯其他疗法进行巩固和维持。总体而言,若以实现淋巴瘤/骨髓瘤治愈和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EFS)作为目标,免疫治疗则是淋巴瘤/骨髓瘤整体治疗中的一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在接诊患者时就应具有整体布局的思维,使得免疫治疗能够发挥最佳疗效,带来更大获益。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谈一谈免疫治疗在淋巴瘤/骨髓瘤中的重点探索方向和未来研究计划?
胡凯教授:尽管免疫治疗对于复发/难治淋巴瘤或骨髓瘤患者而言是疗效非常显著的一种疗法,但并不能使得所有患者达到缓解和长期生存,因此免疫治疗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仍有亟待改善的方面。首先,免疫治疗的可用靶点仍然比较少,可应用的疾病谱也不够广泛,目前主要应用于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而针对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治疗仍不成熟,疗效获益仍不明确,需进一步探索,在未来我们认为应逐步扩大免疫治疗的疾病谱,例如更多类型的血液恶性肿瘤或者实体肿瘤等。其次,有些患者的淋巴细胞功能非常差,从而不适合接受免疫治疗,对于此类患者而言,通用型免疫治疗的探索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探索方向,例如通用型CAR-T疗法、体内注射mRNA生成CAR-T等免疫治疗手段,这为患者创造了免疫治疗的条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团队的研究计划之一。
专家简介
胡凯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主任
从事血液科工作近20年,专业方向为血液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标准化诊断、治疗以及免疫治疗(CAR-T细胞治疗,CIK/NK细胞免疫治疗);擅长以内科化疗为主的综合规范化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自体/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生物治疗,以及自体/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移植后合并症的诊治。其中,CAR-T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骨髓瘤及CD19 CAR-T失败后治疗的探索性研究,以及异体CAR-T结合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及骨髓瘤为国内首创模式。CAR-T治疗近1000例次;作为主要研究者临床试验近40项,共参研100余项;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参编参译著作5本;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美国血液学年会,欧洲血液学年会)汇报团队研究成果。
学术任职:
北京健康促进会血液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T细胞淋巴瘤工作组委员